左图,摄于2023年12月;右图,摄于2024年6月
苏州市在今年5月份推出了促进入境旅游若干措施,充分利用144小时免签政策推出在苏州停留2日以上的中转旅游“套餐”。今年上半年,苏州全市接待过夜入境游客42万人次,同比增长110%。
(原标题:汇能海投放弃ST新潮要约收购:一场能源巨头的战略撤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梁钟荣 深圳报道
近日,汇能海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能海投”)宣布终止筹划对ST新潮(600777.SH)的部分要约收购,这一决定直接引发后者的两个跌停。
“对于此次终止要约收购,对中小股东表达一个歉意,也是对规则的遵守与敬畏。”9月5日,汇能海投副总经理李鹏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强调,此次决策并非源自资金短缺或内部纷争,而是基于对市场环境、监管政策以及中小股东利益的全面考量。首次选择要约收购的形式,公司选择遵守规则。
汇能海投为内蒙古能源巨擎汇能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作为能源行业实业的老手,这家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还属于一个新面孔。此前,汇能海投原计划以每股3.10元的价格,要约收购ST新潮46%的股份,总价高达96.98亿元人民币。
李鹏程解释,汇能海投最初对ST新潮产生投资意向,主要是基于集团转型的战略需要。作为中国民营煤炭行业的领军企业,“煤炭业务已接近天花板,继续投资煤炭行业的边际效益递减明显”。面对每年约200亿左右的净利润,汇能海投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石油和天然气,作为与煤炭同属采掘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容纳资金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成为汇能海投构建下一个增长引擎的必选项。
在这一背景下,ST新潮作为拥有美国页岩油主产区资产的上市公司,其优质的资产成为了汇能海投和一众市场其他机构眼中的“香饽饽”。
“ST新潮油田资产,也可以与汇能海投现有的优秀矿山管理能力、无人化及智能化技术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李鹏程解释,东亚能够在北美油气行业立足的,目前仅有ST新潮一家。
此外,ST新潮长期以来股权分散且无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存在诸多处罚,虽业绩良好但长期不分红,加之其在市场上的表现不佳、股价长期低迷,这些因素也让汇能海投看到了潜在的投资机会。
“在举牌和终止举牌的过程中,汇能海投与ST新潮管理层进行了多次沟通,过程也很辛苦,但双方在战略方向、管理权等方面存在分歧,未能达成共识。”李鹏程说,公司想做赋能者、整合者,不想做“门口的野蛮人”,包括并购的资金全是自有,未动用到杠杆。
针对市场关于一致行动人关系的质疑,李鹏程回应称,公司在收购过程中已经尽最大努力进行信息披露,但由于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部分信息可能存在遗漏或误解,亦违反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公司对此深表歉意,并将继续加强与监管机构和市场的沟通,确保未来类似事件的透明度。
在谈及终止收购的决策过程时,李鹏程说,在决定终止要约收购之前,汇能海投并未收到来自监管机构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压力。然而,公司意识到,“如果继续推进收购,考虑到ST新潮股价的快速上涨以及可能存在的监管风险,这可能会对中小股东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汇能海投选择主动与交易所沟通,及时公告终止收购的决定。
对于此次终止收购可能带来的市场反应和负面后果,汇能海投表示已经与监管机构进行了充分沟通,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李鹏程相信,通过积极应对和有效沟通,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市场的不利影响。
尽管汇能海投此次放弃了对ST新潮的要约收购,但汇能海投仍然看好ST新潮在美国页岩油领域的资源具有显著的投资价值。李鹏程认为,ST新潮的资产本身具有很高的价值,但由于没有实控人及经营等问题,导致公司被市场低估。
“汇能海投不排除在未来与ST新潮进一步沟通的可能性,只是目前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并购的风险和收益。”李鹏程说。
事实上,虽然终止了并购,但除了第一大股东外,目前ST新潮的第二到第四大股东均来自汇能海投及其一致行动人,总持股比例超过20%,已具备向公司提名董事会人选的资格。
然而,李鹏程表示,提名董事会人选尚未进入议事日程,“目前现阶段是将终止要约收购后的一些收尾工作给做好”。
此外李鹏程还透露了汇能海投未来的投资方向和计划。公司将继续专注于油气领域、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投资和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和能力赋能的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同时,公司也将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但也会以更加谨慎的态度来评估和管理并购风险。
资料显示,汇能集团成立于2001年,所属分公司、子公司70家,总资产1350亿元,员工1.6万人,是一家煤炭、电力、化工为主业,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煤化工产业为新的发展方向,集物流、金融、地产、路桥、水务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股份制民营企业。
据鄂尔多斯人民政府网站显示期货配资账户,汇能集团去年曾对内蒙古卓正煤化工年产120万吨甲醇和100万吨醋酸项目进行全面收购,盘活了原卓正、易高、鹏驰等7个已经停建、缓建10至15年不等的“半拉子”工程。而就在今年八月,汇能集团曾溢价“接盘” 上市公司亚钾国际第二大股东国富投资持有股份,也是公司第一次亮相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