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贺丹(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曾作为写作助手参与过《转型法律学》第一版的著述工作)
日前,第十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获奖名单发布,李曙光教授的专著《转型法律学——市场经济的法律解释》(增订版)位列一等奖。获奖的这部增订版由商务印书馆于2021年出版,是第一版出版十七年后大幅修订的成果。
这部著作名为“转型法律学”。“转型”在这部书的第一版中是指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一版中,“转型”增加了一层含义——经济在产业模式上的转型以及粗放式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与常见的以经济分析方式解释法律制度的思路不同,这本书力图从法律视角解释转型经济现象。这也是本书副标题“市场经济的法律解释”的含义所在。
《转型法律学:市场经济的法律解释(增订版)》 李曙光 著
与常见的法律专著关注一个具体法律制度不同,《转型法律学》所关注的是我们身处其中的中国经济。本书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法治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转型、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历程表明:制度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中国的经济转型经历着一个由“政策之治”到“法律之治”的变革过程。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与改革成就的取得,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松绑释放了市场力量,同时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法则”。法治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逐渐剔除政策“副制度”,构建起符合效率与公平要求的“正制度”,建立制度之治、法律之治的过程。
在反思中国经济转型得失的同时,《转型法律学》对法治的思考更是面向未来的。如果说此书第一版关注的更多地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问题,增订版则在此基础上回应了新的一次经济转型——从经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对法治的要求。中国经济的新阶段对法治的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成熟的市场经济不仅需要自发的市场法则,更需要理性的制度支撑。中国规制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制度包括四个大类:界定合法权利的产权性法律;关于市场进入、市场交易和市场退出的信号性法律;体现政府作为“经济警察”与“守夜人”的作用,即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管制作用的信用性法律;以及体现政府“慈善家”职能的保障性法律。另一方面,法治的未来是“良法之治”。法治的发展要解决目前基础性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要制定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法”。良法之治对立法与法律实施均有要求。立法方面要科学立法,反映公共利益导向,注意市场经济立法之间的协调。法律实施方面要做好实施的评估,及时更新、修改或淘汰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司法方面要进行司法改革,建立国家与地方双层司法审判体系。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法治作用是一个宏大的法律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与论证均反映了作者的宏大法律观。作者力图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完成对中国经济转型、法律变革的解释与理论建构。增订版在论述框架上仍然沿用第一版结构。继开篇以“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法治”奠定全书理论框架之后,分四章分别讨论市场法治的前提、市场主体与法治、政府与法治、市场秩序与法治,构建起市场法治的基本框架;之后将视角转向国际制度环境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最后以“转型期的法律改革”作结尾,讨论了法律体系的完善、法律职业共同体、司法审判体制改革、转型期法律改革的成本等问题,并在结论处对中国转型期法律改革的要点作出了总结与建议。
这是一个具有穿透性和张力的论述框架。这种穿透性使得在传统学科视角中似乎“联系不大”的宪法、破产法、公司法、反垄断法、金融监管、证券法、国际法以及政府作用、司法改革全部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研究方法上,更是囊括了经济分析、政治学与思想史等内容。这一论述框架的张力则表现为其可以容纳十余年来经济与法律制度的变化。此次增订,宪法的经济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法治化营商环境、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央行在金融稳定中的角色、股灾与救市、中美贸易战等问题均囊括其中。增订后各章内容均有修改,案例俱有更新,有些章节甚至是重新写作,粗略估计修改内容几近原书的三分之二。
对于习惯于法学概念体系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将传统中彼此分割的法律学科统一起来,从一个更综合、更全面、更有高度的视角观察法治的作用。对于熟知经济学分析思路的读者,这本书则搭建起市场经济的法治框架,从市场经济对制度的需求层面洞悉法律规则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对这本书的阅读,更像是在数十万字之间,完成一次由经济而法律,由法律而经济的思想纵行。
这部专著对于变革时代的独到思考与观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独特的创作历程。这本书的写作是“动静结合”的。“动”是指本书作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躬身入世,不畏繁难,在中国经济转型所涉及的多个法律领域建言献策。可以说,这部专著所涉及的全部法律问题,都是作者以实践者角度,近距离亲身参与过的改革难题。“静”则是指作者作为改革参与者的同时,仍能回归书斋,与现实保持理性的距离。作者通过冷静的观察与思考,其观点往往与当下的主流意见有所不同。《转型法律学》初次出版时,书稿曾因观点“超前”而被某出版社婉拒,而十余年的经济与法律发展的历程里,书中的观点却一个个在制度实践中落地,成为现实。作者之洞见,可见一斑。
在著作的宏大框架中,读者能够体会到这种思考的热忱。对这部书的阅读过程往往也是一个被这种基于责任感的创作激情感染的过程。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迁,时时对理性思考、制度完善提出全新挑战。作为试图回应前所未有问题的这部著作,难免在部分细节上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对不同问题的论述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正如作者所言,本书希望能够“处处闪耀理性的灵光”,因而未对固定的格式特别遵循。这应该也是不得已的一种妥协。
中国的经济转型有其自身的展开节奏,新的法治规则将在这个过程中变革、演进与形成。对这一过程的思考也将不断向前。增订版进一步完善了对中国经济转型、法律变革的解释与理论建构。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未来的经济转型与制度演进现实对这种解释与理论建构的追问。从这个意义上期货配资114,在展读《转型法律学》的增订版后,我更期待着本书的再次修订。